第314章 五十七
關燈
小
中
大
第314章 五十七
陰雲散去,細雨漸止。
長風吹過草原,綠海翻波,整片天地都變得清新明亮。
年幼的大君騎著一匹小馬穿花過草,奔跑到一座巨大的穹廬帳前。不等守門的侍衛來扶,他便跳下馬,幾步跑進帳中,問急忙行禮的侍女們:“東君在哪兒呢?”
侍女們一個去通稟,一個為他引路。
即將到達露臺的時候,他放慢腳步,正了正儀態,才走進去。
靖寧聽完稟報,剛起身就看到幼君跑向自己,便自然地伸出雙臂,接住他。同時瞟一眼露臺上的侍女,示意她們退下。
幼君抱著她的腿,在她懷裏貼了好一會兒,才看向身邊的長案。案上放著一把被煙熏火燎過的古琴,一匣琴弦,還有兩封展開的信。
“這是那張在大火裏受損的琴?”他用漢話開口問——他感覺得出,東君更喜歡用漢話交流,所以也努力地學說漢話。
“是啊。”靖寧攬著他一塊兒坐在寬大的條墩上,仿若尋常的年輕母子一樣,說:“我今日有所感懷,想起它已經修覆保養多日,便取出來重新上弦。”
幼君好奇地打量古琴,“上好弦之後,還能彈得像以前一樣嗎?”
靖寧搖頭:“不能了,修覆得再好也有痕跡。”
幼君聽了,仰著小臉看她半晌,悄聲問:“東君也不高興嗎?”
靖寧聽出了那個“也”字,但她沒有立刻過問,而是拿起案上的信紙,繼續道:“我家裏人和我的一位至交好友,都給我送信來,告訴我同一件事。”
“什麽事?”依靠著她的孩子下意識問。
靖寧平靜地回答:“我的祖父在半個月前,過世了。”
幼君楞了楞,趕忙說:“孤不該問,您別傷心。”
靖寧摸摸他的頭發,浮出一絲淺笑。其實她昨日先接到了明德帝的密信,也是說的這件事,因此早已悲痛過一時,現在不會再失態。
她笑著說:“我來之前,就已經和祖父訣別。他會一直活在我的記憶中,直到我死去。”
“東君不要死。”幼君滑下條墩,站在她面前,抱住她的脖頸,“孤不想你死。”
靖寧輕輕偏頭,虛虛貼上那截小小的胳膊,“傻孩子,我沒想過尋死。我只是在疑惑,明明是同一件事,他們的說辭卻很不一樣。以致於我弄不清,我祖父過世的真相到底是什麽。”
“東君覺得有貓膩?”幼君放下心,瞧向那信。他會說漢話,但還不能看懂許多的漢字,就直接問:“誰更可信?”
“他們都可信,但也不能全信。”靖寧也垂下眼,目光落於信末所題的一個“景”字。
案上燎有沈香,青煙裊裊,忽隨風逸散,遮了她的眼。
幼君看著她沈郁的神情,想出個主意,“對了,近日不是要派人出使宣朝嗎,您喜歡什麽東西,讓他們從宣京城裏帶回來呈給您。”
看到來自故土的熟悉事物,應該會高興一些吧?
靖寧感動於他的心意,想起這次出使是因為業餘山的沖突,沒有正面回答,而是說:“使節尚未定,不知何時才能出使。”
幼君順著話道:“方才上早課的時候,老兀骨跟我說,他有個妹夫,早些年曾去過宣地,精通宣人的官話和習俗,很適合作為這次出使的使節。”
靖寧便明了他也不高興的原因,心頭一動,道:“不知大君怎麽看待這位人選?”
“……孤怎麽看待不重要。”幼君重新挨她坐下,捧著臉嘆氣,稚嫩的臉上已有老成模樣,“孤知道,他並不是詢問孤的意見,只是來告訴孤這件事情,孤只需要同意就好。不然,先前就吵了那麽久,再吵下去,大家只會更難堪。”
他覺得自己這麽想沒有問題,但答應老兀骨之前到底沒有問過東君的意思,便又小心翼翼地追問:“您覺得呢?”
靖寧沈吟不語。
自赤杼駕崩之後,便一直是合東勢盛,權傾朝野。她為求助力而生出扶持合西的想法,因此陸續搜羅了一些合西貴族的情報,自然可以找出堪任之選。
但是,她在業餘山的事上與老兀骨的意見頗有不合,已相爭過幾回。使節人選再不退讓,恐怕會加深對方的嫌隙與戒備——現在還遠不到撕破臉的時候,隱忍一些也無妨。
再者,朝局之上,對手和朋友總是不停轉換,既要及時辨別敵友,也要警惕朋友與對手合作。
她細想來,只覺還不夠,合西被合東打壓得還不夠狠。她得讓合東與合西的矛盾再深一些,深到至少十年內不可調和,再暗中出手進行扶持,這樣的聯盟才會更加穩固。
於是她頷首道:“大君應對得很好。只要兩國不動兵戈,其他派誰出使、攜帶什麽禮物一類的事,都是小事。再者,就算反對,也沒有合適的人選能與他們相爭,不如直接賣個情面。”
幼君松口氣,想起自己那幾位“老師”盛氣淩人的模樣,又忍不住輕哼:“他們才不會當成是孤的好意,只會認為是他們扳回了一城,孤就應該理所當然地聽他們的。”
靖寧聽出他的不滿,便委婉地輕聲安慰:“雄鷹長成之前,都會有一段磨礪的時間,歷經的艱難困苦越多,蓄積的能量越充足。來日不飛則已,一飛沖天。”
幼君想起她講過的“一鳴驚人”的典故,心中安寧許多,遂與她互相依靠著,望向高天。半晌,低頭問:“您還沒告訴孤,您想要什麽呢。您要是不好意思開口,孤去吩咐他們。我們這麽聽話,這點好處肯定能討到的。”
“王庭什麽都有,我沒有什麽想要的。”靖寧微微笑,看小孩子露出失落的表情,話鋒一轉:“不過,倒是有一點東西,需要使團捎給我那位手帕交。”
“好啊,這更容易。”幼君自然答應,“不過,什麽是‘手帕交’?”
“就是女子們在年少時結交的同為女孩子的朋友。”靖寧解答完,起身去書房。
幼君緊緊跟在她身邊,“一輩子?看來您和這位姨母關系很好。”
“是啊,我們曾經同食同寢,同進同出,約好一輩子情誼不改。”靖寧看向半空無物之處,神色覆雜。
侍女們鋪好紙磨好墨,她就當著房中所有人的面,提筆寫回信——
景書,見字如晤。
你我分別已久,我時常懷念起我們在稷州共處的時光。你送我的香囊我日日佩戴,你教我制香的方法我也不曾忘記。我近日特地制了一盒香,托使團南下時順道帶給你。只是,路遙日久,不知送到你手上的時候,是否還能保存如初……
……
攤開的文書被輕放到公案上,沒有發出一點聲音。
整個政事堂中,列坐官員五道目光,卻都集中於此。
崔連壁環視同儕,簡單地敘述過這封文書的始末,屈指叩到文書末頁的總督官印上。
“既然許輕名有這魄力,敢為天下先,那就選定江南路作為試行改稅的第一站。諸位可有異議?”
王正玄從聽到許輕名的名字開始,心頭就快速地跳起來。按捺著等左相說完,未等其他人出頭,便忍不住先開口:“不是,這麽大的事兒,我怎麽事先一點都不知情啊?”
崔連壁掃了他一眼,淡淡道:“事出機要,陛下首肯,本相親筆,難道不夠?還要知會你們每個人不成?”
什麽叫“你們”?
王正玄十分不平:“那我畢竟和他們不……”
“既然許大人有把握,”坐在他下手的王玡天忽然打斷他,向堂外拱手道:“那我們就遙祝許大人,順利在江南路做出成果。”
“就這麽定了?”王正玄噎了噎,橫豎一想,自己這個右相怎麽都做得這麽憋屈呢?
對坐的陸潛辛帶笑說:“還是王大公子會為陛下分憂啊。”
說完,果不其然看到他這位曾經的小舅子變了臉色,但小舅子要比以往能忍,氣上臉也沒有當場發作,只剜了他一眼。
他恍如無事發生,向上首道:“細想來,江南路有許大人,有三年前清田畝查人口的底子,就算新制推行得艱難,最後的結果也不會差。反而是江南路之後的下一個試行點,既無許大人這樣的能人坐鎮,又無天災埋下的契機,恐怕光是排頭就要艱難得多。相爺,下官私以為要早做打算才行。”
崔連壁思索一刻,頷首道:“未雨綢繆有何不可,依你戶部之見,江南路之後接替哪一路最為合適?”
陸潛辛再次看向對面叔侄,緩緩合掌,“譬如松江路,也是繳稅大頭之一,遠居東北,對其他地方的影響小;離京畿近,容易把控。成事不說,就算敗事,也能壓在燕山以北。”
崔連壁方才是當真想要聽取他的意見,得到這麽個回答,皺了皺眉,沒有第一時間下結論。
王玡天也笑道:“照陸大人這麽說,江北豈不是更好。毗鄰京畿,又有最勇武的兩大州衛鎮著,誰敢翻天?至於影響麽,既然要推,那就只能成不能敗。既然抱著必成的決心,不如選個勾連南北的位置。一旦成了,再推及四海,不就事半功倍?”
陸潛辛道:“決心當然必不可少。但王大人不在戶部,不通稅務,自然不知改制之艱難。眼下如此替小賀大人誇口,本官覺著,有幾分捧殺之嫌啊。”
“在下是相信小賀大人,相信陛下的選擇,何來捧殺之意?”王玡天笑意不改,示意末座的藍袍官員,“小賀大人,你說呢?”
賀今行無奈道:“請兩位大人莫要拿下官做口舌之爭,萬事開頭難,眼下當勠力同心才是。”
他不願摻和這些無用的爭執,起身走到堂中,拱手道:“相爺,下官有個不同的看法。與江南路毗鄰的漢中路,或許也可作下一個試點的備選。”
漢中路?
王玡天臉上的笑意淡下去。
崔連壁也當沒看到,問起選在漢中路的理由。
賀今行答道:“一則,漢中與松江和江北相比,稅賦構成相對簡單,田稅占大頭,改起來容易一些。二則,漢中與江南的漕貿來往密切,江南路先改,漢中路若不跟著改,恐怕雙方交接多有不便,最終難免會拉低稅入。反之,則算是順勢而為,應當比其他地方的阻力小一些。”
崔連壁聽罷,做出深思狀,擰眉道:“還真是各有各的理。但你們也知道,本相做了二十餘年的兵部堂官,對戶部事務了解不深,一時實在難以抉擇。”
一直旁聽的盛環頌出聲道:“江南路都還沒排頭,更別提下一個。這些後頭的事,沒必要現在就定嘛。”
賀今行立刻接話:“盛大人說得是。視江南情況而後定,也不遲。”
其他人就算想辯駁也不好再開口,一時雅雀無聲。
崔連壁點點頭,順手合上許輕名那本文書,“你們盡快拿個總則出來,交給許輕名去做具體的章程,是騾子是馬先拉到江南那邊溜溜,有什麽不妥再細細調整。”
幾句話便將在江南試行改稅的事正式定下來。
賀今行再提起捐納,同僚們便都有些興致缺缺,公事公辦地走完了流程。
不到申時,此次議事便收了尾。
眾人先後離開,唯獨王正玄坐著沒動,等正廳只剩他和崔連壁,才幾步到後者案前質問:“相爺,我是哪兒做得不對,您要拐著彎兒地敲打我?您也知道我這個人悟性不好,陛下的聖意都總是慢半拍才領悟,您要對我不滿,不如這會兒就直說。”
崔連壁就知道他要鬧,但不打算安撫,只做出一臉的迷惑:“我哪兒針對你了?你說。”
王正玄一聽,拍案道:“就說許輕名上書這件事,您是一點風聲都不給我透露啊。我好歹也是個右相,是您正兒八經的副手吧?也跟那些人一個待遇?”
“陛下有令,不得準信不可傳開,我還能違命不成?”崔連壁隨口扯了張大旗,“我是沒跟你通氣,但也沒給其他人通氣啊,怎麽就扯到針對你敲打你了?”
王正玄狐疑道:“當真是陛下的意思?”
崔連壁:“你要不信,就到抱樸殿去問。”
“那行吧,是我多想了。”王正玄不可能拿這種事去詢問皇帝,只能按下懷疑,躬身賠禮:“相爺莫要在意。”
“沒什麽,我正好也有話要跟你說。”崔連壁臺起他的一臂,收斂神色,嚴肅道:“現今正是多事之秋,我不管你們王氏和陸潛辛之間有什麽仇什麽怨,要麽忍著,要麽私底下解決。總之別鬧到朝堂上來,別影響開捐和改稅,否則別怪我不留情面。”
王正玄被他緊緊盯著,神情變幻幾許,始終咬緊牙關不答話。
崔連壁嘆口氣,拍拍他的肩膀,“你自己下去想想吧。”
王正玄低頭告退。
從政事堂出來去應天門,要走過一條長長的甬道。
賀今行本想獨自行走,偏生一出去,王玡天就跟他走在了一塊兒。
眼瞧著陸潛辛和盛環頌越走越遠,後者忽然問:“小賀大人方才為何提起漢中路?”
賀今行放慢腳步,認真回答:“左不過就在這幾個稅入高的路裏選,松江路是你和王相爺的故鄉,你們既然覺得不妥,想來應有正當的理由。江北和廣泉海貿興盛,我接觸得少不太了解,所以不打算先動。而我又曾在稷州讀書,對漢中路稍微熟悉一些。”
再加上他先前在政事堂闡明的理由,漢中路自然是優選。
“真是合理又自然的解釋,”王玡天仔細聽罷,喟嘆道:“看來是我多想了。”
賀今行偏頭道:“不知王大人多想了什麽?”
王玡天亦側目,與他對視,“我在想,你我這麽有默契,每次合作的結果都挺好的。要是能一直合作下去,豈不美哉?”
賀今行沈默片刻,嘆息道:“王大人若真有此意,我自是樂得與你攜手共進。”
至於往哪條道上共進,不必言說。
很快走到廣場,兩人話已盡,互相告辭。
一個往南出應天門,一個往北回端門。
大暑已過,暑氣卻似不曾消減。
王玡天自袖中取出折扇,一路搖著扇子,回到工部衙門早就擺足冰鑒的直房。
未過半個時辰,王正玄便找過來,門窗一關,就破口罵了一通。
“……這姓陸的真是居心叵測,逮著機會就想拉我們王氏下水。靠著我和你爹提攜才爬上來的東西,還沒跟他計較他忘恩負義害死你姑姑的事兒,反倒威脅起咱們來了!他也配!”
“……本來和裴相爺說好,早早讓他滾回甘中,結果……哎!”
不提也罷。
王玡天看他痛惜得捶桌的樣子,估摸著他說完了,合上文書,平靜道:“叔父坐下來喝杯涼茶罷,這麽急做什麽?”
王正玄剛靜下去,聽他說話,又“噌”地一下激動起來,唾沫橫飛:“我怎麽能不急?要是真選在松江怎麽辦?”就算能避開不做第二個,只要一直推行下去,早晚會到咱們頭上。現在不急,到時候萬一連急的機會都沒有,又怎麽辦?”
王玡天對松江路無甚所謂,橫豎有他爹頂著。但他在漢中路做的事並沒有告訴這位叔父,此時也不好說得,只能推做附和:“叔父說得也有道理,此事要防微杜漸,宜早不宜遲。”
王正玄急道:“就是這個理——你有辦法了?”
王玡天隨意道:“那倒還沒。不過,要想不推到自個兒頭上,最穩妥的辦法自然是讓他們沒有推行下去的機會。”
王正玄:“可陛下都同意了,崔連壁也是一副要趕緊推進的意思,怎麽才能讓它中止?”
王玡天往圈椅裏一靠,“在朝廷裏攔不住,那就從江南路著手。任何改變都有風險,胎死腹中誰又說得清呢?”
“你是說,讓江南路改不成稅?也對,第一個試點就失敗了,肯定不會再進行下一個。”王正玄邊說邊點頭,再往下想想,又覺得不對:“可那江南路是許輕名的地盤,不說堅如鐵桶,至少江南地方上,沒有敢違逆他的人吧?”
猶記得許氏上任不到半年,就把江南官場血洗了一遍。
那時候他還跟著裴相爺,看著秦黨內部消耗,自然快意叫好。現在輪到自己對上,心裏還真……沒什麽把握。
王玡天也沒想過靠他,說道:“叔父不了解現在的江南路,好在侄兒走過幾趟。你別急,待我慢慢想想辦法。”
他迅速回憶在任稷州時,與江南路官員們打過的幾次交道。很快想起,除了許輕名和他的擁躉,還有幾個特別的人。
他被冷氣熏得如冰雪一般的臉上綻開笑意。
君子難詐,但可欺之以方啊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陰雲散去,細雨漸止。
長風吹過草原,綠海翻波,整片天地都變得清新明亮。
年幼的大君騎著一匹小馬穿花過草,奔跑到一座巨大的穹廬帳前。不等守門的侍衛來扶,他便跳下馬,幾步跑進帳中,問急忙行禮的侍女們:“東君在哪兒呢?”
侍女們一個去通稟,一個為他引路。
即將到達露臺的時候,他放慢腳步,正了正儀態,才走進去。
靖寧聽完稟報,剛起身就看到幼君跑向自己,便自然地伸出雙臂,接住他。同時瞟一眼露臺上的侍女,示意她們退下。
幼君抱著她的腿,在她懷裏貼了好一會兒,才看向身邊的長案。案上放著一把被煙熏火燎過的古琴,一匣琴弦,還有兩封展開的信。
“這是那張在大火裏受損的琴?”他用漢話開口問——他感覺得出,東君更喜歡用漢話交流,所以也努力地學說漢話。
“是啊。”靖寧攬著他一塊兒坐在寬大的條墩上,仿若尋常的年輕母子一樣,說:“我今日有所感懷,想起它已經修覆保養多日,便取出來重新上弦。”
幼君好奇地打量古琴,“上好弦之後,還能彈得像以前一樣嗎?”
靖寧搖頭:“不能了,修覆得再好也有痕跡。”
幼君聽了,仰著小臉看她半晌,悄聲問:“東君也不高興嗎?”
靖寧聽出了那個“也”字,但她沒有立刻過問,而是拿起案上的信紙,繼續道:“我家裏人和我的一位至交好友,都給我送信來,告訴我同一件事。”
“什麽事?”依靠著她的孩子下意識問。
靖寧平靜地回答:“我的祖父在半個月前,過世了。”
幼君楞了楞,趕忙說:“孤不該問,您別傷心。”
靖寧摸摸他的頭發,浮出一絲淺笑。其實她昨日先接到了明德帝的密信,也是說的這件事,因此早已悲痛過一時,現在不會再失態。
她笑著說:“我來之前,就已經和祖父訣別。他會一直活在我的記憶中,直到我死去。”
“東君不要死。”幼君滑下條墩,站在她面前,抱住她的脖頸,“孤不想你死。”
靖寧輕輕偏頭,虛虛貼上那截小小的胳膊,“傻孩子,我沒想過尋死。我只是在疑惑,明明是同一件事,他們的說辭卻很不一樣。以致於我弄不清,我祖父過世的真相到底是什麽。”
“東君覺得有貓膩?”幼君放下心,瞧向那信。他會說漢話,但還不能看懂許多的漢字,就直接問:“誰更可信?”
“他們都可信,但也不能全信。”靖寧也垂下眼,目光落於信末所題的一個“景”字。
案上燎有沈香,青煙裊裊,忽隨風逸散,遮了她的眼。
幼君看著她沈郁的神情,想出個主意,“對了,近日不是要派人出使宣朝嗎,您喜歡什麽東西,讓他們從宣京城裏帶回來呈給您。”
看到來自故土的熟悉事物,應該會高興一些吧?
靖寧感動於他的心意,想起這次出使是因為業餘山的沖突,沒有正面回答,而是說:“使節尚未定,不知何時才能出使。”
幼君順著話道:“方才上早課的時候,老兀骨跟我說,他有個妹夫,早些年曾去過宣地,精通宣人的官話和習俗,很適合作為這次出使的使節。”
靖寧便明了他也不高興的原因,心頭一動,道:“不知大君怎麽看待這位人選?”
“……孤怎麽看待不重要。”幼君重新挨她坐下,捧著臉嘆氣,稚嫩的臉上已有老成模樣,“孤知道,他並不是詢問孤的意見,只是來告訴孤這件事情,孤只需要同意就好。不然,先前就吵了那麽久,再吵下去,大家只會更難堪。”
他覺得自己這麽想沒有問題,但答應老兀骨之前到底沒有問過東君的意思,便又小心翼翼地追問:“您覺得呢?”
靖寧沈吟不語。
自赤杼駕崩之後,便一直是合東勢盛,權傾朝野。她為求助力而生出扶持合西的想法,因此陸續搜羅了一些合西貴族的情報,自然可以找出堪任之選。
但是,她在業餘山的事上與老兀骨的意見頗有不合,已相爭過幾回。使節人選再不退讓,恐怕會加深對方的嫌隙與戒備——現在還遠不到撕破臉的時候,隱忍一些也無妨。
再者,朝局之上,對手和朋友總是不停轉換,既要及時辨別敵友,也要警惕朋友與對手合作。
她細想來,只覺還不夠,合西被合東打壓得還不夠狠。她得讓合東與合西的矛盾再深一些,深到至少十年內不可調和,再暗中出手進行扶持,這樣的聯盟才會更加穩固。
於是她頷首道:“大君應對得很好。只要兩國不動兵戈,其他派誰出使、攜帶什麽禮物一類的事,都是小事。再者,就算反對,也沒有合適的人選能與他們相爭,不如直接賣個情面。”
幼君松口氣,想起自己那幾位“老師”盛氣淩人的模樣,又忍不住輕哼:“他們才不會當成是孤的好意,只會認為是他們扳回了一城,孤就應該理所當然地聽他們的。”
靖寧聽出他的不滿,便委婉地輕聲安慰:“雄鷹長成之前,都會有一段磨礪的時間,歷經的艱難困苦越多,蓄積的能量越充足。來日不飛則已,一飛沖天。”
幼君想起她講過的“一鳴驚人”的典故,心中安寧許多,遂與她互相依靠著,望向高天。半晌,低頭問:“您還沒告訴孤,您想要什麽呢。您要是不好意思開口,孤去吩咐他們。我們這麽聽話,這點好處肯定能討到的。”
“王庭什麽都有,我沒有什麽想要的。”靖寧微微笑,看小孩子露出失落的表情,話鋒一轉:“不過,倒是有一點東西,需要使團捎給我那位手帕交。”
“好啊,這更容易。”幼君自然答應,“不過,什麽是‘手帕交’?”
“就是女子們在年少時結交的同為女孩子的朋友。”靖寧解答完,起身去書房。
幼君緊緊跟在她身邊,“一輩子?看來您和這位姨母關系很好。”
“是啊,我們曾經同食同寢,同進同出,約好一輩子情誼不改。”靖寧看向半空無物之處,神色覆雜。
侍女們鋪好紙磨好墨,她就當著房中所有人的面,提筆寫回信——
景書,見字如晤。
你我分別已久,我時常懷念起我們在稷州共處的時光。你送我的香囊我日日佩戴,你教我制香的方法我也不曾忘記。我近日特地制了一盒香,托使團南下時順道帶給你。只是,路遙日久,不知送到你手上的時候,是否還能保存如初……
……
攤開的文書被輕放到公案上,沒有發出一點聲音。
整個政事堂中,列坐官員五道目光,卻都集中於此。
崔連壁環視同儕,簡單地敘述過這封文書的始末,屈指叩到文書末頁的總督官印上。
“既然許輕名有這魄力,敢為天下先,那就選定江南路作為試行改稅的第一站。諸位可有異議?”
王正玄從聽到許輕名的名字開始,心頭就快速地跳起來。按捺著等左相說完,未等其他人出頭,便忍不住先開口:“不是,這麽大的事兒,我怎麽事先一點都不知情啊?”
崔連壁掃了他一眼,淡淡道:“事出機要,陛下首肯,本相親筆,難道不夠?還要知會你們每個人不成?”
什麽叫“你們”?
王正玄十分不平:“那我畢竟和他們不……”
“既然許大人有把握,”坐在他下手的王玡天忽然打斷他,向堂外拱手道:“那我們就遙祝許大人,順利在江南路做出成果。”
“就這麽定了?”王正玄噎了噎,橫豎一想,自己這個右相怎麽都做得這麽憋屈呢?
對坐的陸潛辛帶笑說:“還是王大公子會為陛下分憂啊。”
說完,果不其然看到他這位曾經的小舅子變了臉色,但小舅子要比以往能忍,氣上臉也沒有當場發作,只剜了他一眼。
他恍如無事發生,向上首道:“細想來,江南路有許大人,有三年前清田畝查人口的底子,就算新制推行得艱難,最後的結果也不會差。反而是江南路之後的下一個試行點,既無許大人這樣的能人坐鎮,又無天災埋下的契機,恐怕光是排頭就要艱難得多。相爺,下官私以為要早做打算才行。”
崔連壁思索一刻,頷首道:“未雨綢繆有何不可,依你戶部之見,江南路之後接替哪一路最為合適?”
陸潛辛再次看向對面叔侄,緩緩合掌,“譬如松江路,也是繳稅大頭之一,遠居東北,對其他地方的影響小;離京畿近,容易把控。成事不說,就算敗事,也能壓在燕山以北。”
崔連壁方才是當真想要聽取他的意見,得到這麽個回答,皺了皺眉,沒有第一時間下結論。
王玡天也笑道:“照陸大人這麽說,江北豈不是更好。毗鄰京畿,又有最勇武的兩大州衛鎮著,誰敢翻天?至於影響麽,既然要推,那就只能成不能敗。既然抱著必成的決心,不如選個勾連南北的位置。一旦成了,再推及四海,不就事半功倍?”
陸潛辛道:“決心當然必不可少。但王大人不在戶部,不通稅務,自然不知改制之艱難。眼下如此替小賀大人誇口,本官覺著,有幾分捧殺之嫌啊。”
“在下是相信小賀大人,相信陛下的選擇,何來捧殺之意?”王玡天笑意不改,示意末座的藍袍官員,“小賀大人,你說呢?”
賀今行無奈道:“請兩位大人莫要拿下官做口舌之爭,萬事開頭難,眼下當勠力同心才是。”
他不願摻和這些無用的爭執,起身走到堂中,拱手道:“相爺,下官有個不同的看法。與江南路毗鄰的漢中路,或許也可作下一個試點的備選。”
漢中路?
王玡天臉上的笑意淡下去。
崔連壁也當沒看到,問起選在漢中路的理由。
賀今行答道:“一則,漢中與松江和江北相比,稅賦構成相對簡單,田稅占大頭,改起來容易一些。二則,漢中與江南的漕貿來往密切,江南路先改,漢中路若不跟著改,恐怕雙方交接多有不便,最終難免會拉低稅入。反之,則算是順勢而為,應當比其他地方的阻力小一些。”
崔連壁聽罷,做出深思狀,擰眉道:“還真是各有各的理。但你們也知道,本相做了二十餘年的兵部堂官,對戶部事務了解不深,一時實在難以抉擇。”
一直旁聽的盛環頌出聲道:“江南路都還沒排頭,更別提下一個。這些後頭的事,沒必要現在就定嘛。”
賀今行立刻接話:“盛大人說得是。視江南情況而後定,也不遲。”
其他人就算想辯駁也不好再開口,一時雅雀無聲。
崔連壁點點頭,順手合上許輕名那本文書,“你們盡快拿個總則出來,交給許輕名去做具體的章程,是騾子是馬先拉到江南那邊溜溜,有什麽不妥再細細調整。”
幾句話便將在江南試行改稅的事正式定下來。
賀今行再提起捐納,同僚們便都有些興致缺缺,公事公辦地走完了流程。
不到申時,此次議事便收了尾。
眾人先後離開,唯獨王正玄坐著沒動,等正廳只剩他和崔連壁,才幾步到後者案前質問:“相爺,我是哪兒做得不對,您要拐著彎兒地敲打我?您也知道我這個人悟性不好,陛下的聖意都總是慢半拍才領悟,您要對我不滿,不如這會兒就直說。”
崔連壁就知道他要鬧,但不打算安撫,只做出一臉的迷惑:“我哪兒針對你了?你說。”
王正玄一聽,拍案道:“就說許輕名上書這件事,您是一點風聲都不給我透露啊。我好歹也是個右相,是您正兒八經的副手吧?也跟那些人一個待遇?”
“陛下有令,不得準信不可傳開,我還能違命不成?”崔連壁隨口扯了張大旗,“我是沒跟你通氣,但也沒給其他人通氣啊,怎麽就扯到針對你敲打你了?”
王正玄狐疑道:“當真是陛下的意思?”
崔連壁:“你要不信,就到抱樸殿去問。”
“那行吧,是我多想了。”王正玄不可能拿這種事去詢問皇帝,只能按下懷疑,躬身賠禮:“相爺莫要在意。”
“沒什麽,我正好也有話要跟你說。”崔連壁臺起他的一臂,收斂神色,嚴肅道:“現今正是多事之秋,我不管你們王氏和陸潛辛之間有什麽仇什麽怨,要麽忍著,要麽私底下解決。總之別鬧到朝堂上來,別影響開捐和改稅,否則別怪我不留情面。”
王正玄被他緊緊盯著,神情變幻幾許,始終咬緊牙關不答話。
崔連壁嘆口氣,拍拍他的肩膀,“你自己下去想想吧。”
王正玄低頭告退。
從政事堂出來去應天門,要走過一條長長的甬道。
賀今行本想獨自行走,偏生一出去,王玡天就跟他走在了一塊兒。
眼瞧著陸潛辛和盛環頌越走越遠,後者忽然問:“小賀大人方才為何提起漢中路?”
賀今行放慢腳步,認真回答:“左不過就在這幾個稅入高的路裏選,松江路是你和王相爺的故鄉,你們既然覺得不妥,想來應有正當的理由。江北和廣泉海貿興盛,我接觸得少不太了解,所以不打算先動。而我又曾在稷州讀書,對漢中路稍微熟悉一些。”
再加上他先前在政事堂闡明的理由,漢中路自然是優選。
“真是合理又自然的解釋,”王玡天仔細聽罷,喟嘆道:“看來是我多想了。”
賀今行偏頭道:“不知王大人多想了什麽?”
王玡天亦側目,與他對視,“我在想,你我這麽有默契,每次合作的結果都挺好的。要是能一直合作下去,豈不美哉?”
賀今行沈默片刻,嘆息道:“王大人若真有此意,我自是樂得與你攜手共進。”
至於往哪條道上共進,不必言說。
很快走到廣場,兩人話已盡,互相告辭。
一個往南出應天門,一個往北回端門。
大暑已過,暑氣卻似不曾消減。
王玡天自袖中取出折扇,一路搖著扇子,回到工部衙門早就擺足冰鑒的直房。
未過半個時辰,王正玄便找過來,門窗一關,就破口罵了一通。
“……這姓陸的真是居心叵測,逮著機會就想拉我們王氏下水。靠著我和你爹提攜才爬上來的東西,還沒跟他計較他忘恩負義害死你姑姑的事兒,反倒威脅起咱們來了!他也配!”
“……本來和裴相爺說好,早早讓他滾回甘中,結果……哎!”
不提也罷。
王玡天看他痛惜得捶桌的樣子,估摸著他說完了,合上文書,平靜道:“叔父坐下來喝杯涼茶罷,這麽急做什麽?”
王正玄剛靜下去,聽他說話,又“噌”地一下激動起來,唾沫橫飛:“我怎麽能不急?要是真選在松江怎麽辦?”就算能避開不做第二個,只要一直推行下去,早晚會到咱們頭上。現在不急,到時候萬一連急的機會都沒有,又怎麽辦?”
王玡天對松江路無甚所謂,橫豎有他爹頂著。但他在漢中路做的事並沒有告訴這位叔父,此時也不好說得,只能推做附和:“叔父說得也有道理,此事要防微杜漸,宜早不宜遲。”
王正玄急道:“就是這個理——你有辦法了?”
王玡天隨意道:“那倒還沒。不過,要想不推到自個兒頭上,最穩妥的辦法自然是讓他們沒有推行下去的機會。”
王正玄:“可陛下都同意了,崔連壁也是一副要趕緊推進的意思,怎麽才能讓它中止?”
王玡天往圈椅裏一靠,“在朝廷裏攔不住,那就從江南路著手。任何改變都有風險,胎死腹中誰又說得清呢?”
“你是說,讓江南路改不成稅?也對,第一個試點就失敗了,肯定不會再進行下一個。”王正玄邊說邊點頭,再往下想想,又覺得不對:“可那江南路是許輕名的地盤,不說堅如鐵桶,至少江南地方上,沒有敢違逆他的人吧?”
猶記得許氏上任不到半年,就把江南官場血洗了一遍。
那時候他還跟著裴相爺,看著秦黨內部消耗,自然快意叫好。現在輪到自己對上,心裏還真……沒什麽把握。
王玡天也沒想過靠他,說道:“叔父不了解現在的江南路,好在侄兒走過幾趟。你別急,待我慢慢想想辦法。”
他迅速回憶在任稷州時,與江南路官員們打過的幾次交道。很快想起,除了許輕名和他的擁躉,還有幾個特別的人。
他被冷氣熏得如冰雪一般的臉上綻開笑意。
君子難詐,但可欺之以方啊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